網頁

總網頁瀏覽量

置頂

我工作地方改變了,2015年八月離開台北榮總,到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服務。

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核子醫學是甚麼?




核子令人想到炸彈、輻射等可怕的東西。還好,在醫學上核子可以做一些好事。


嚴格說 "核子"醫學這名詞似乎並不大適當,叫"放射性同位素"會更清楚一點。核子醫學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特性提供診斷及治療。大部份的人接觸到核子醫學(簡稱核醫)都是接受檢查。


放射性同位素是一種不穩定的物質,會釋放出輻射(例如一些射線、粒子),這些輻射可用儀器偵查。因為儀器十分靈敏,袛要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就可偵測到。如果把這些同位素與其他物質結合在一起,再注入人體,就可以達到診斷或治療的目的。


核醫檢查的影像並不很清楚,所以不適合用來看構造方面的細節(電腦斷層、磁振造影的影像比較清楚),但核醫可以利用某些物質與體內組織結合的特性,達到醫療上的目的,例如碘會被濃縮到甲狀腺,所以放射性碘(I-131)可以用來診斷甲狀腺的疾病。高劑量的I-131還可以用來殺死甲狀腺的癌細胞。有些物質會跟癌細胞結合,可以用來檢查是否有癌細胞的轉移。很多核醫檢查用來評估功能,比較少用在看解剖構造。


在兒童泌尿道方面,很常用核醫檢查腎臟。例如DMSA腎掃描,是用DMSA這物質與腎細胞的結合,觀察腎組織的血流分佈。正常的腎有密密的血流分佈,如果某些地方受傷、結疤,血流分佈就降低了。所以做這檢查時,小朋友會被打了點滴及DMSA,等時間到了就躺在一機器中接受掃描。機器會把體內輻射紀錄並畫出照片。DMSA腎掃描還可以知道左右兩腎的血流比例,推測出兩腎的功能差異。在尿逆流的小朋友,由此檢查可知道腎臟是否有受損(或結疤)(請參考示意圖)。另一種常用的是DTPA腎掃描,DTPA會隨尿液排出,計算出留在體內(或排出)的量,就可以知道腎的功能。


有人擔心接受"核子"描掃會不會有很高的輻射?因為偵測的儀器很靈敏,所以檢查用的同位素劑量很低,應該是很安全的。也因劑量低,掃描的時間比較久,不容許在檢查檯上亂動,不能合作的小朋友可能就要被麻醉或使用鎮定劑了。


示意圖:


左面是正常的腎,右面是DMSA圖



左面的腎有結疤,右面的DMSA圖顯示出缺損



2010年4月20日 星期二

為甚麼會尿床?

有不少兒童受 "尿床"之苦。嬰幼兒不會控制小便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隨年紀增加,還是有些兒童在睡夢中失去控制。如果從小到大都一直"尿床",稱為原發性的尿床;如果曾經正常(六個月以上),後來才發生尿床,稱為繼發性的尿床,這兩者的原因其實差不多。


常有人認為尿床與心理問題有關係,尤其是繼發性的尿床。不過,心理問題往往不是原因,反而是結果。有些兒童會因為尿床被責罵、處罰而產生心理上的困擾,一些行為上的差異、焦慮、自尊受損、人際關係不佳、甚至學校成績不好等等,都可能是尿床的結果。


兒童的膀胱功能在出生後漸漸成熟,但快慢每個人會有一些差異。小便通常都是醒的時候先能控制,睡眠時較遲。大部份滿三歲的兒童在白天可以不必包尿片,但在晚上仍有四分之一有此需要。在七歲時仍有約5-10%的兒童有尿床情形,少數會持續到青春期。


尿床是有家族性及遺傳的傾向,有些報告顯示尿床兒童的父母有相當高的比例在小時候也有同樣的問題,所以不能怪小孩了!


單純衹有尿床問題的兒童,大部份不會有明顯的器官或神經方面的異常,常常做了許多檢查,結果都是正常的。換句話說,很多是原因不明。少數兒童也許有睡眠問題(難叫醒)、或膀胱較小等。


有一些兒童夜裹尿量特別多,除了睡前喝了水、吃東西外,可能是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抗利尿激素是腦下垂體產生的,可以增加尿的濃度、減少尿量等作用(如果缺少抗利尿激素,就是尿崩症了;尿床祇是睡眠中減少而已)。抗利尿激素不足祇是尿多,並不能說明為甚麼尿床的人不會醒來上廁所,顯然尿床的原因並非單一的因素。


有些尿床兒童的膀胱容量較小,或膀胱"過動",所以膀胱裝了一點尿就有會尿意,這些兒童理論上白天會有頻尿的現象,晚上尿床也不奇怪了。有些便秘的兒童,也許大腸積了很多糞便,壓到膀胱,造成泌尿方面的問題。


當各種可能都被排除後,可以看看有沒有心理因素,例如家庭、環境的改變、新的壓力等。心理造成的尿床,較常見於繼發性尿床。


說了那麼多,尿床的原因還是很難說,唯一確定的是,小朋友不是故意的,所以不要怪他們。


 


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超音波檢查的點點滴滴

用聲波偵查物體,大家可能都電影中看過,用來偵測潛水艇。在醫學方面,超音波也是很常用的檢查,應用範圍很廣。現在的人第一次接受的檢查可能就是超音波(還在胎兒的時候)。


超音波是高頻率的聲波,超出人耳可聽到的範圍,所以人類是聽不到的(蝙蝠可以)。頻率越高的聲波就越能集中而且有方向性,穿過不同密度的組織時,會有不同強度的反射回來(因空氣密度很低,為了減少空氣的干擾,所以檢查時要塗一點水性的凝膠),再經過複雜的計算、繪圖(感謝電腦科技的進步),形成影象,達到"隔牆觀物"的能力。現在的超音波機器已經小的可以手提;複雜的機器還有測量液體的流速、形成立體的圖象等更多的功能。


超音波用在人體的檢查已經有五十年以上的歷史。與電腦斷層、磁振造影等比較,超音波檢查是更普遍、便宜的檢查,在婦產科、心臟科、腎臟科、一般外科、泌尿科、骨科...都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兒童方面,超音波檢查在兒童出生之前就開始了,胎兒的成長(頭圍大小、骨的長短...)、神經系統(例如水腦、脊椎裂等)、心肺(先天性心臟病、肺發育不全、橫膈膜疝氣...)、泌尿系統(水腎、膀胱異常..)、消化系統(食道閉鎖、腸道閉鎖、臍膨出、腹裂...)等等都可以在產前檢查,也許產科醫生還會印一張寶貝的臉部照片給未來媽媽留念呢。


在兒童泌尿道方面,最常做的腎臟超音波,可以觀察腎的大小、水腎、結石、囊腫、腫瘤及其他先天異常。超音波也可以看膀胱的大小、形狀、壁的厚度。因為超音波檢查可以容許一些身體的移動,而且親人可陪在旁、不會疼痛、時間不長,所不必麻醉(電腦斷層、磁振造影可能要)。


就目前所知,沒有任何證明顯示超音波檢查會傷害人體。超音波通常被認為是安全的檢查,不像電腦斷層等會有放射線輻射的危害。不過超音波在生理上仍有一些作用,例如聲波的壓力,在細胞中會產生微小的泡泡並改變細胞膜的作用,造成發炎反應。超音波也有加熱的作用,使組織溫度微微升高。不過因為檢查用的超音波能量並不大,這些現象都不明顯。超過一般檢查強度的超音波可能對組織會有傷害。2008年一份130頁的報告中,認為超音波檢查的長期影響仍未確定。


超音波對早期的胎兒的影響曾在動物實驗中證實,但對人類的影響仍未證實。理論上縮短檢查時間、降低超音波強度會更安全一些。不過大部份醫護人員會認為及早檢查出異常,相對於未知且風險極低的超音波檢查,還是值得的。對我們而言,重要的是瞭解可能潛在的風險,不要做一些非必要的檢查,尤其是非醫學上的。相較於(精細、脆弱的)胎兒,超音波對兒童及成人影響應該更輕微,也許就不必擔心了。